歷史

即看【80年代 即看【90年代 即看【21世紀

 

八十年代

 

1984       院牧服務在港發展經年,旨在關懷住院病人、病人家屬及院內員工身心靈的需要。自1984年開始,院牧服務在香港踏入新里程,正式開始非基督教醫院駐院院牧服務。1983年中葛量洪醫院基督徒團契導師將設立院牧服務的異象提出,經教會認同及切實禱告後,成立「籌備小組」推動各項事宜。1984年5月正式成立「葛量洪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成為全港第一間非基督教醫院提供駐院院牧服務。

 

1985       香港基督徒醫學團契及香港基督徒護士團契之聯合事工「醫療宣教小組」舉辦「醫院院牧異象推廣座談會」,把院牧的異象及需要,分別與教會及各醫院團契分享。會後「醫療宣教小組」成立了「醫院院牧異象推廣事工跟進小組」,協助各醫院團契在院內推進院牧事工籌組等工作。

 

1986       瑪麗醫院團契職員會決定成立「院牧事工籌備小組」,正式在瑪麗醫院推動成立院牧事工。6月份舉辦了首次「院牧異象分享會」,與教會分享需要及彼此交流。同年10月「瑪麗醫院基督教院牧事工委員會」正式成立,為瑪麗醫院提供院牧服務。

 

1989       東華醫院及東華東院護士團契開始構思在兩院開展院牧事工,並在神面前祈禱,等待。1992年護士團契開始與教會牧者等分享兩院福音禾場的實況,並商討設立「院牧事工」之可行性,同年3月成立「華東院牧事工臨時籌委會」。經過兩次異象分享座談會後,「華東院牧事工委員會」正式成立。

 

 

九十年代

 

1990s’  各事工委員會成立後,一直為以上四間醫院提供院牧服務,服侍各院病人、病人家屬及院內員工。此外,更積極將院牧服務擴展至附近之醫院。90年代中期,三院事工委員會之服務已拓展至附近的「黃竹坑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及「麥理浩復康院」。蒙神恩領,院牧服務漸被醫院廣泛認同,一向熱心參與發展院牧事工之教會及團契更積極籌思,希望能將院牧服務做得更好,將僅有之資源運用得更適當。

                                       

 

1996       三院之院牧事工委員會成員透過交流、分享,帶出合併事工之意念,希望能藉此減省非必要之資源浪費,重整資源分配,加強牧養工作。1997年三院事工委員會成員正式達成協議,同意合併事工,並成立合併事工工作小組。

 

1998       1998年8月,三院之院牧事工委員會正式合併,並改名為「港島西南區基督教院牧事工有限公司」,服侍港島西南區八間醫院中之病人、病人家屬及院內員工。院牧服務踏入第二里路,不單要提供探訪、活動,更要提供更全面、更深入之關懷牧養,將人帶到全能神耶穌基督的面前。資源重整後,院牧同工能更專心牧養,叫醫院中的群體不單接受身體上的醫治,更接受主耶穌基督全人的醫治。

 

 

廿一世紀

 

2006       本會有見香港醫療政策改變,亦檢視事工之方向,開始探討服侍離院病人之工作。其時駐院院牧工作發展成熟,院牧事工即進入新發展階段:進入社群,服侍社群(Service in Community)。

 

2008       參與由港島西醫院聯網開展之「愛心網絡護社區」計劃,服事離院病人,關顧社區中的長期病患者。

 

2010       港島西醫院聯網心靈關懷委員會制定政策,妥善管理各宗教團體及提供心靈關懷的志願團體,並期望於2012年起實施,提供優質服務。為此,當年規定院牧同工必須曾經接受認可之「臨床牧關教育」課程 (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簡稱CPE)才得以批核進駐醫院提供服務。為配合新政策,本會亦作出相應安排,將暫未能符合認可資歷但具備「過往資歷認可」水平的同工,調往新組成的社區服務部,推動院外及離院服務。

 

2013       為配合事工發展需要,本會申請轉為一所志願服務機構(NGO),並獲政府同意批准,於2013年1月1 日起會名更改為「牧群關愛會有限公司」,意即「牧者仁心,關愛社群」。盼望服務之對象能獲得一站式的支援,不論在醫院治療過程,抑或離院在家中或護老院,仍獲得適切的關懷與照顧,更能貫徹本會「全人醫治」的立會精神。自成為一所志願機構以來,院牧服務及社區服務相互建立合作平台為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服務,且以預防的觀念作為事工的重點。因此,社區健康教育、生命及生死教育便定時安排,邀請專家主領講座及牧者從牧養角度建立義工及受助對象的心靈需要而發展。

 

2019       蒙上主恩典,本會於2019年5月27日舉行35週年感恩晚宴,與當晚出席嘉賓一起數算神的恩典!回顧35年前神帶領我們在葛量洪一所公立醫院開展院牧服務,在這些年間見證主的保守及帶領,能在病患者、家屬及醫院員工中提供心靈關懷服事。